以青春智慧碰撞气象科技,用创新思维赋能行业发展,10月19日-22日,由中国气象学会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气象科技创新大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

大赛以“气象创新,智绘未来”为核心理念,经过主办方专家对全国213项参赛项目的专业评审,共有30个项目入围决赛,包含本科生组20个(我校8个)和研究生组10个(我校2个)。参赛项目既包含传统领域的农业、交通、能源,也涉及环保、低空经济、AI等前沿方向,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重点解决气象行业的关键问题。


20日上午,大赛开幕式,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矫梅燕、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周国兵、中国气象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陈云峰、中国气象局机关党委组织处副处长刘治国、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四级职员刘文泉、江苏省气象学会秘书长孙燕、湖南省气象学会秘书长王建波、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期刊部主任伊兰出席并担任评委,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张柱出席并作开幕式致辞。

随后的决赛现场,我校10个项目选手在领队教师李金建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到大赛的路演展示环节,选手们需在5分钟内完成项目展示,精准阐述研究价值与创新成果。赛场上,我校各参赛队伍以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富有创见的技术路径和沉着自信的现场展示,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在气象科学前沿领域的创新潜能与责任意识,赢得评委与观众的一致好评。
10月22日上午,中国气象学会第36届年会开幕仪式上举行了首届全国大学生气象科技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大赛获奖名单正式揭晓,我校本科生组获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研究生组获三等奖2项,彰显了学校气象科技创新实力与科教融合育人成果。

附:2025年首届全国大学生气象科技创新大赛决赛获奖名单
本科生组(20项)
 
  
   
    学校  | 
    参赛项目  | 
    奖项  | 
   
   
    国防科技大学  | 
    基于风云卫星的中远海云底高度智能反演算法研究  | 
    一等奖  | 
   
   
    国防科技大学  | 
    天工云坊—暖云催化决策可视化科普模型  | 
    二等奖  | 
   
   
    国防科技大学  | 
    低空气象数据采集网格设计与应用  | 
    二等奖  | 
   
   
    国防科技大学  | 
    战地净踪—可回流双模处理的战地废气净化系统  | 
    二等奖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雾净未来-高效催化剂引领雾霾治理新风尚  | 
    二等奖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醇驭天候”—气象耦合的乙醇汽油车辆智能气候适配系统  | 
    二等奖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 
    农业无人机气象适配作业助手  | 
    二等奖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Future habitat for giant panda faces major decline   Insights from optimized MaxEnt and multi-model ensemble mean (MME) CMIP6   projections  | 
    三等奖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翼”动未来—无人机安全飞行的气象要素临界点研究  | 
    三等奖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风眼-区域立体风场可视化与 无人机安全走廊构建系统  | 
    三等奖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智控云雨—局地精准人工干预天气智慧农业服务系统  | 
    三等奖  | 
   
   
    广东海洋大学  | 
    农智沄天—面向精细化农田级的智慧农业气象商业服务体系  | 
    三等奖  | 
   
   
    广东海洋大学  | 
    蓝色田野计划:粤西沿海水产养殖户海洋气象服务需求评估与创新科普路径研究  | 
    三等奖  | 
   
   
    国防科技大学  | 
    蜂巢低空气象哨兵系统  | 
    三等奖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净卫蓝天-多污染集成高精度监测系统  | 
    三等奖  | 
   
   
    云南大学  | 
    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风能资源高时空分辨率评估预测  | 
    三等奖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 
    雷霆瞭望者—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雷电监测预警系统  | 
    三等奖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耦合易发性与降雨驱动指标的泥石流预警研究  | 
    三等奖  | 
   
   
    昆明理工大学  | 
    未来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空间布局优化-基于MaxEnt和FLUS模型的耦合模拟研究  | 
    三等奖  | 
   
  
 
 
研究生组(10项)
 
  
   
    学校  | 
    参赛项目  | 
    奖项  | 
   
   
    国防科技大学  | 
    基于手机低频信号的降雨影响机制及反演方法研究  | 
    一等奖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STDA-Net:基于时空特征融合和双重注意力交互网络的热带气旋强度估计  | 
    二等奖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深对流云卷入卷出率同步估算新方法的开发、评估和应用  | 
    二等奖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基于华为昇腾平台的东亚地区10-30日天气预报平台  | 
    二等奖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基于多种深度学习模型优化组合的污染物浓度精细化预测技术研发及应用  | 
    三等奖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多普勒天气雷达阵风锋自动识别研究  | 
    三等奖  | 
   
   
    广东海洋大学  | 
    基于深度学习的南海台风强度预报改进研究  | 
    三等奖  | 
   
   
    广东海洋大学  | 
    基于机载小尺寸设备的低空气象精细化探测技术研究  | 
    三等奖  | 
   
   
    安徽农业大学  | 
    “光伏+储能+制氢”协同模式下的零碳房与零碳村一体化设计  | 
    三等奖  | 
   
   
    中山大学  | 
    “云图‘驭’光——基于风云卫星的光伏发电动态预测系统”  | 
    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