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学生对气象行业的认知,推动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落地见效,11月6日下午14时,《现代气象事业发展概论》第六课在四川省气象局开课。通过实地参观与沉浸式体验,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气象观测、预报与服务等核心业务流程,切身感受现代气象科技的创新活力与社会价值。

在四川研修中心,专家为同学们系统介绍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基本架构,详细讲解了各类地面观测项目的设备原理、技术特点与发展前景。学生们认真聆听,对“看似普通却极为精密”的气象设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切实体会到科技在现代气象观测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在四川省气象局融媒体中心,学生们现场观摩了双演播室节目制作流程,亲身体验了全息投影等新型预报传播载体。工作人员重点展示了气象信息传播领域的前沿成果。在互动体验环节,多名学生走上气象主播台,模拟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天气播报。学生们通过实践深刻认识到,气象服务不仅要确保“科学准确”,更要做到“通俗易懂、贴近民生”。

在四川气象史馆展厅里,讲解员以四川气候特征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气象事业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经验性观测,到现代卫星遥感与自动站网构成的立体监测体系,一幅气象事业持续跃升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现场,讲解员清唱《气象员之歌》,质朴而真挚的旋律深深打动了在场师生,使大家深切感受到老一辈气象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下的敬业精神与使命担当。

在四川省气象台,预报专家系统讲解了天气预报业务的整体流程,涵盖多源观测数据融合、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灾害性天气预警分级及决策服务输出等环节。预报专家结合四川案例,解析了“13131”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提前1旬的中期趋势预测、提前3天的预警标准预报、提前1天的灾害预警发布、逐3小时的短临预报更新,以及市县级1小时前的强天气精准预报。这一严谨的多层级预报体系,为防灾减灾与应急响应构筑起科学高效的防线。学生们对现代气象预报的科学内涵与业务复杂性形成了系统认知,深刻体会到“精准预报”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的核心作用。

本次实习活动不仅丰富了《现代气象事业发展概论》课程的教学形式,更搭建起理论教学与行业实践之间的衔接桥梁,有效助力学生深化对气象核心业务的理解,为其未来投身气象预报、智慧气象、区域气候服务等专业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沉浸式学习,同学们进一步坚定了“走进气象、理解气象、投身气象”的专业信念。
